来源:中国石化新闻网
(相关资料图)
刚参加工作时,我被分配到胜利油田临近黄河岸边的一个基层单位。记得那时送我们到单位的是一辆解放牌大卡车。我站在后车厢上紧抓着栏杆,一路颠簸地来到被称为“一号水源”的院落,从此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。
“一号水源”的任务是从黄河里抽取水,在水库里进行简单沉淀后输送给水厂进行净化处理。从“一号水源”到抽取黄河水的泵站要经过一段通往废弃黄河渡口的路。这条路是曾经连通胜利油田南北油区的唯一通路,因为胜利黄河大桥的修建通车而停用,当初车水马龙排队、数里等候驳船的热闹景象如今荡然无存。
院落里留给女职工值守,作为男职工,我被安排到院落以外的偏远岗位上班,我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位于黄河边的泵房。这是建在河道接近主流位置的一座地下式泵站,从岸边到泵站由一段长近10米焊接结实的铁架连接,铁架的两侧是数根绿色输水大管线,中间覆盖厚木板供人行走;进入泵站,环形一圈的走道下铺设数台离心泵纵横交错,环形走道的北侧有一间狭小的值班室。说它狭小是只能摆下一张桌子和两个木连椅。
透过值班室临河面的小窗户向外看去,黄河水就那么波澜不惊地朝着入海口方向奔流,最终注入大海。浑黄颜色的河水被水泵抽取并输送到附近的水库,经过多次沉淀后再传输到水厂进行一系列净化处理,最终成为生活饮用水,通过管网流淌到千家万户。因为是24小时不间断从黄河取水,所以全天候需要有人值守,定时检查运行设备、记录报表、根据水量开停泵……
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,我实在无聊了就到泵房外侧的一圈循环走道上看看河边的风景,其实也就是看看河水从上游的弯道处缓缓流来,经过脚下的泵站,又缓缓地向着下游的黄河大桥流去。河对岸是大片的漫滩区,光秃秃一片。
当时值班实行“三班倒”。这种模式下,最难熬的是夜里零点的班,尤其是数九寒天,每每半夜从温暖的热被窝里爬起,顶着寒风到泵房接班,一出门就是冷气逼人。若是赶上阴雨连天或者大雪更糟糕,就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缓行。
许是每天行走的缘故,上班途中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。哪儿路上有坑、哪个道上有岔口都心中有数。但就是这样,深夜独自一人走在漆黑一片的黄河大坝上,我心里还是害怕的。
四周一片寂静,伸手不见五指,不由得让人加快了脚步,直到影影绰绰远远看见泵房门口那闪亮的白炽灯光时,才安下心来。久而久之,那盏灯成了夜里上班路上的期盼,望见灯光就意味着泵房快到了。
现如今,早已是时过境迁。废弃的渡口又架起了舟桥通行,黄河大坝上也不再是往日的坑洼土路,而是修葺一新且绿树成荫。原单位的很多同事到了新的岗位光荣退休,流程和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和远程控制。时间的流淌中,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每次从胜利黄河大桥上路过,我都会不由自主向着河的上游侧首眺望,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竭力找寻着岸边泵房的痕迹,却空空的什么也看不到,莫名想起黑夜那盏亮在泵房门口的灯……(杜刚)
(责任编辑:卢恋秋 审核:王海峰 )标签: